佛教与基督教的同与不同

如果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方向。在信仰这个精神食粮的市场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适合什么,佛教与基督教比较是一个敏感的题目,而且也有很多角度可以比较,去网上搜索可以找到很多从不同角度比较的文章和视频,其中很多要对两者有优劣高下的判断。本文的目的既不想罗列所有角度成为一篇学术论文,也不会在两者之间做优劣的判断,而是希望通过比较佛教与基督教的修行方法和目标的角度来回答“我应该信佛教还是基督教”这个疑问。之所以从这个角度是因为相比教义,修行方法和目标是具体可行的,是不是契合每个人各自的特长和诉求决定了谁适合哪一种宗教。比如我个人的经历。这篇文章通过比较当今世界两大宗教帮助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精神家园。

差别

修行的难易程度上,佛教较复杂,基督教较简单。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一个美国白人在与坎钦慈诚罗珠对话时提的问题,后者回答说要用人天佛教,来对应基督教的修行方法。另外,自媒体人罗振宇也持类似的观点,只不过他的理由是佛教有六道而基督教只有三道。

我的存在与否,基督教是有的,佛教是没有的。

教主与信众的关系

在基督教,上帝与信众是神与人的关系,上帝之子耶稣与信众是牧羊人与羊的关系;而在佛教,如净空法师在《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文章中对佛教的定义,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释迦牟尼与信众是师生关系。这种差别意味着在基督教更强调信和被动服从;而佛教更强调主动的学习和功夫的修炼。

修行目标和鉴定达标的方法

我曾与一位虔诚的天主教信徒聊天,他说全世界有二十亿基督徒,其中十二亿是天主教徒,天主教是基督教最原始的教派,其他教派都是十世纪之后产生的。我问他:基督教徒修行的目标是什么?他说:“共享上帝永恒的生命”,“模仿耶稣的言行力图做到与他一样的言行”,我又问:怎样才能证明一个基督徒达到了这个目标?他回答:成为圣徒(Saints)。那么怎样才能证明一个人达到了圣徒的境界?圣徒的种类很多,有的是布施财富修建教堂,比如法国国王;有的是heroic virtue,比如特蕾莎修女帮助临终的人有尊严的离世;有的是因为谦虚没有架子,比如教皇保罗二世;还有些人具有代人向上帝转达请求(Intercession)的能力,如同先知或信使一样。天主教会官方承认的圣徒叫做Canonized Saints,即被罗马教皇承认的圣徒,其他教会也有他们的圣徒,有的教会每天都产生新的圣徒。基督教产生迄今两千多年,天主教会Canonized Saints总共只有大概一万人,其中大多数都是烈士(Martyr),也就是殉教牺牲者。

佛教徒的修行目标是净宗讲的“一心不乱”,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名字不同,实质是一回事,即大彻大悟,梵语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明一个佛教徒的修行是否抵达目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一个人死的时候是否没有痛苦,按大俗话说就是是否得好死。对于仍活着的信徒,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方法,就净宗而言,在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最终目标分几个阶段:1,功夫成片;2,事一心不乱;3,理一心不乱。

相似

综上所述,基督教与佛教相比是一个信众相对被动,修行方法相对简单,修行目标定义相对模糊的宗教。即使如此,基督教与佛教在修行目标是有共通之处的。基督教用的祈祷与佛教用的坐禅和念佛方法都是通过对意念的控制来清除杂念的影响,保留和增加皈依超自然力量的善念的力量,并延续这种善念达到念念相续的不间断状态,

达到这种状态以后,佛教称为一心不乱,信众不知不觉的与佛心心相通,进入了佛的境界,净土宗夏莲居在《净宗必读 净语 直念去》说:“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基督教称为被上帝的灵充满,获得永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