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读了两遍《西藏生死书》,读这本书的原因有二 1,由于家人的老去,想要学习临终关怀的方法,2,出于好奇,希望详细了解死亡的过程,毕竟这种知识即使在基督教或汉传佛教的典籍中也难以找到。读了这本书以后,收获颇丰,概括有这几方面:
- 对死亡和中阴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本书虽然对死亡的过程有描述,但是只占很少的篇幅
- 学到了对临终者关怀的具体方法
- 对藏传佛教有了入门的了解,这本书其实是一本藏传佛教的入门书,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几个重要概念和教法。读了此书以后我感到相比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更注重行动,口头的理论的较少,我想因为此,藏秘常常被造谣污蔑中伤,而还击乏力,这与中国人在西方世界的境遇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也正因为此,藏秘似乎创造了更大的奇迹,比如虹光身,以及接受颇瓦法的临终者的顶门头盖骨会自行冲开的灵异现象。
- 从侧面印证了净土宗念佛法门的殊胜,密宗的临终修习法门,颇瓦法,虽然与净土宗念佛方法不同,但是目标也是得到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有不少关于西藏密宗的高深概念和法门的介绍,因此我读了两遍,并记了笔记,可以帮助没读过此书的人快速了解此书的精要。
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中阴:生和死被当做一连串持续在改变中的过渡实体,称为中阴(bardos)。「中阴」这个名词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状态,事实上,在整个生和 死的过程中,中阴不断出现,而且它是通往解脱或开悟的关键点。
- 生, 此生的自然中阴
- 临终和死亡, 临终的痛苦中阴
- 死后, 法性的光明中阴
- 转世。 受生的业力中阴
第二章 无常
认真的对待生命: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工作谋生,但不可以受到朝九晚五的生涯所 缠缚,对于生命的深层意义毫无认识。我们的使命是求得平衡,发现中道, 学习不要沉溺在现代生活的享受中,关键在于单纯,不要以外界活动来过分 伸展自己,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
这就是佛教戒律的真义所在。戒律的西藏语是 tsultrim;tsul 的意思 是「合适」或「正当」,trim 的意思是「规矩」或「方式」。因此,戒律就 是做合适或正当的事;换句话说,在这个过度复杂的时代里,要简化我们的 生活。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我听过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诊断到了绝症的末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 当他们闭静潜修,真正面对自己和死亡的事实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 什么?接受死亡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并发现生死之间的基本关系,如 此一来,就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我们生命中 一直忽略的深层部分,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这个警讯, 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不仅能治疗我们的身心,甚至整个生命。
第四章 心性
有修行功夫的人会有一种给人安详感觉的磁场,比如老法师讲经给听众的感觉,以及索甲仁波切六岁和九岁时接受蒋扬钦哲密传心法的时候
凡夫心,西藏人称为sem:「拥有分别观念,拥有相对观念,会执著或拒绝外物 的心,就是凡夫心。基本上,它会与一个『其他』相结合,与『某种事物』 相结合,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对待关系。」sem 是散漫的、相对的、思考 的心,凡夫心只能与一个投射的、假想的外界参考点互相作用。
因此,sem 就是会思考、谋划、欲求、操纵的心;会暴怒的心;会制造 和沉溺于负面情绪和思想的心;必须持续以分割、构思和凝结经验等方式才 能肯定、确认其「存在」的心。
凡夫心不停在改变,也始终受到外在因素、习气和制约行为的影响,
佛心/自性:是永远不受变化或死亡
所触及的。目前,它就隐藏在我们的心中,在 sem 中,被我们急速变化的心 念和情绪所蒙蔽。就好象一阵强风可以把云吹走,露出光芒四射的太阳和广 阔的天空,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某种启发也可以让我们揭开且瞥见这种心 性。这些灵光一现固然有许多深度和程度,但每一种深度和程度都可以带来 某种了解、意义和自由,因为心性就是了解的基础。西藏语称为我 rigpa, 是指当下明智、清晰、辉煌和觉照的本觉。它可以说是知识本身的知识。
请不要误以为心性只有我们的心才有,事实上,它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我们要一再地强调,体悟心性,就是体悟万事万物的本质。
第五章 禅定
禅修的基本组成:佛陀的教法里,认为有三件事情大大区分了你的禅坐,这三 件事情,我们称为「初善、中善、后善」。初善来自于相信一切众生平等不二。中善觉醒到一切万事万物 本质上是「空的」、虚幻的、如梦一般的。后善是指我们禅修结束时,回向一切功德,并真诚发愿:「愿修行所获 得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皆得觉悟;愿它如同一滴水,献给诸佛为利 益一切众生的事业大海。」可以确保你的修行功德绝不浪费。这三个神圣的原则–善巧的动机、让修行成功的不执著的态度和修行 结束时的回向–能够让你的禅修具启发性而又有力。
禅修的善巧方法
我们的心 又是如此狂野散乱,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善巧方便,一种唤醒心的方法。我所谓的「善巧」,是要让你能够明了自己的心性及千变万化的情绪, 并且透过修行产生智慧,知道在分分秒秒中,如何面对自己。有了这些功夫 之后,你就学会了随机应变的艺术,能随时转化你的心境。
但请记住:方法只是方法,绝不是禅定本身。当你娴熟地练习禅修之 后,才能达到那种完全圆满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禅定。
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动中禅
禅宗名言:「当我吃饭的时候,我就吃饭;当我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完全了了分明,绝不可以让自我的分心阻止你清醒。
三种方法就是「观」呼吸、使用一种对象、念咒。
负面经验/挫折/痛苦是隐藏的福报
禅修的心要
在凡夫心中,我们看到思想之流连续不断;但事实却非如此。你自己将会发现,每两个思想之间都有间隙。当过去的思想过去了,而未来的思想尚未生起时,你将发现当中有间隙,本觉或「心性」就在其中显露出来。因此,禅修就是要让思想缓慢下来,让间隙越来越明显。
第六章 轮回和业
业力是来世的决定力量:因为我们在某一世做了善恶业,使得我们和另一世有所连接,所以我 们逃不了善恶业的果报。
愚痴的例子:中国人对房产的痴迷 和 英美文化对医生的过度尊重
第十章 行
大圆满法步骤:立断 顿超
虹光身:透过这些高深的大圆满法门,修行成就者可以将他们的生命带到殊胜 而光辉的结束。当他们命终时,可以让身体回缩到组成身体的光质,他们的 色身会溶化在光中,然后完全消失。这种过程称为「虹身」(rainbowbody) 或「光身」(bodyoflight ),因为在身体溶化时,会有光和彩虹出现。古代 的大圆满密续和大师著作,对于这个惊人、不可思议的现象,有不同的分类, 因为有一段时期,虽然不是常态,却经常有这种现象出现。
知道自己即将证得虹光身的人,通常会要求独处在房间或帐篷里七天。 第八天,整个身体消失了,只留下毛发和指甲。这种奇异现象证明了
- 身心之间紧密的关系 心的力量可以大到把身体从物质转变成光
- 物质的本质是空,其最基本组成元素是光也就是能量
第十一章 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
家人学会放下,比如这样给临终者写信
我就在这里陪你,我爱你。 你将要过世,死亡是正常的事。我希望你可以留下来陪我,但我不要你再受更多苦。我们相处的日子已经够了,我将会永远珍惜。现在请不要再执著生 命,放下,我完全诚恳地允许你去世。你并不孤独,现在乃至永远。你拥有我全部的爱。
第十二章 慈悲
慈悲远比怜悯来得伟大和崇高。怜悯的根源是恐惧、傲慢和自大,有 时候甚至沾沾自喜的感觉:「我很高兴,那不是我。」诚如史提芬·雷温 (StephenLevine)所说的:「当你的恐惧碰到别人的痛苦时,它就变成怜悯; 当你的爱心碰到别人的痛苦时,它就变成慈悲。」因此,慈悲的训练,就是 去了解一切众生都是相同的,都以同样的方式在受苦,去尊崇一切受苦的众 生,去了解你既离不开任何众生,也不高于任何众生。
第十三章 宽恕
对于那个人的哭喊 :「你认为神会原谅我的罪恶吗?」 我会回答 :「宽恕本来就存在于神性之中,神已经原谅你了,因为神就是宽恕。『犯罪是人, 宽恕是神。』但你能够真正原谅你自己吗?那才是问题所在。」「你有不被原 谅和不可原谅的感觉,才让你这么痛苦。这种感觉只存在你的心中而已。
第十四章 临终修习
在死亡的那一刻,心是完全不设防的,暴露 于当时主宰我们的任何念头。最后一个念头或情绪,会被极端放大,淹没我 们的整个认知。因此,上师们强调当我们去世时,四周环境的品质非常重要。 对于亲友,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启发正面的情绪和神圣的感觉,如爱、慈悲和 恭敬,尽量帮助他们「放下攀缘、欲望和执著」。
所有的宗教传统都认为,死在祈祷声中,其力量是很大的。因此,我希望你们在去世时,都能够诚心启请一切诸佛和你的上师。祈祷透过忏悔,净除生生世世的所有恶业,让你清醒安详地去世,转生善道,终得解脱。一心专注的发愿,你要往生净土,或再生为人,是为了要保护、滋养和帮助别人而发愿。在心中带着如此的爱心和慈悲去世,在西藏传统里,被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颇瓦法,可以保证你至少获得另一个宝贵的人身。
颇瓦法
这里有两个来自大圆满传统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修行人应该以「睡狮的姿势」躺下来,然后把他们的觉察力集中在眼睛,凝视他前面的天空。保持不动心,安住在那种状态中,让他们的本觉与真性的本初空间融合。当死亡的地光明生起时,他们就很自然地流入地光明,证得觉悟。
但这种修法只有那些修行已经稳定心性的证悟者才做得到。对于那些还没有达到这种圆满境界的人来说,则需要比较正式的专注方法:观想他们的意识是白色的字母「啊」,从中脉射出,经过他们的顶轮进入佛土。这就是转换意识的颇瓦法,也是我的上师在左顿喇嘛去世时为他修的法。
成功做完这两种修行之一的人,仍然会经历肉体的死亡过程,但不会经过接下来的中阴境界。’
「把意识射入本觉的虚空中」,指的是颇瓦法,这是最常为临终者修的法门,这个特别开示和临终中阴有关。颇瓦法是几世纪来帮助临终者和为死亡而做准备的相应法和禅定法。它的原则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修行者要把他的意识射出,与佛的智慧心相结合,进入莲花生大士所谓「本觉的虚空中」。这个法门可以由个人来修,也可以由具格上师或良好的修行者替他修。
在颇瓦法的修行中,启请的中心是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他是莲花部的本初佛,而莲花部就是人类所属的佛族;阿弥陀佛代表我们清净的本性,象征欲望——人类最主要的情绪的转化。深入一点来说,阿弥陀佛是我们无限、光明的心性。
第十五章 死亡的过程
「延寿法门」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拯救即将被杀的动物,把它们买下来放生。放生在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很普遍,人们经常到鱼市场买鱼,然后放生。这是基于自然业果的法则,剥夺其他众生的生命或伤害他们,自然会减短你的寿命;反之,给予生命自然会延长生命。
我们的寿命是以一定的呼吸次数来计算的。顶果钦哲仁波切提到一位上师的故事,他在康省一座寺庙里闭关,跟他的哥哥很亲近。
这位上师已经精通了脉、气、明点的瑜伽行。有一天他告诉侍者:「现在我就要死了,请你看看日历哪一天是吉日。」侍者吓了一跳,却不敢违背上师的意思。他查了一下日历,告诉上师下个星期一是吉星高照的日子。上师就说:「星期一离今天还有三天。嗯,我想我办得到。」几分钟后,他的侍者回到房间,发现他以瑜伽禅定的姿势,坐得挺直,好象已经过世。上师不再有呼吸,只有微弱的脉搏。侍者决定不做任何事,只是等待。到了中午,侍者突然听到很深的呼气声,上师又回到平常的情况,高兴地跟侍者讲话,还津津有味地吃完午餐。上师在整个上午的静坐中,一直屏气不呼。为什么他这么做呢?因为我们的寿命是以一定的呼吸次数来计算的,上师知道他的呼吸次数已经快完了,所以就屏住气,要把最后的呼吸留到吉日良辰。午餐过后,上师又深深吸了一口气,屏住气一直到晚上才呼。第二、三天他还是这么做。当星期一来到时,他就问:「今天是吉日吗?」「是的。」侍者回答。「好,我今天就走了。」没有任何明显的疾病或困难,上师就在禅定中去世。
死亡的过程,在不同的西藏教法中,都有非常仔细的说明。它主要包含两个分解的阶段:外分解和内分解。外分解是五根和五大的分解,内分解是粗细意念和情绪的分解。
五根和五大 一本古老的西藏医典说:感官意识由心所产生。肉、骨、嗅觉器官(鼻根)和香尘由地大所组成。血、味觉器官(舌根)、味尘和身体中的液体由水大所组成。体温、清晰的色泽、视觉器官(眼根)和色尘由火大所组成。呼吸、触觉器官(身根)和触尘由风大所组成。身体中的腔穴,听觉器官(耳根)和声尘由空大所组成。卡卢仁波切写道:「身体是由蕴藏五大的心所发展出来的。身体充满着这些五大,藉着这个身心复合体,我们得以认知外在世界,而外在世界又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所构成。」
西藏密宗修行者獲取死亡過程經驗的方法:在高级的瑜伽行里,瑜伽行者会把这个系统观想得非常清楚。行者透过禅定的力量,把气导入中脉而后分解,就可以直接证悟心性的「明光」。这是把意识驾驭在气之上的缘故才能做到。因此,当修行者把心专注在身体上的某一点时,就可以把气导到那里。瑜伽行者以这种方式模仿死时的情形:左右脉的结一旦被解开时,气流入中脉,就可以瞬间经验到觉悟的境界。
推荐的临终姿势,一般都是右侧卧的「睡狮」姿势,这也是佛陀入涅槃的姿势。左手放在左大腿上,右手放在颚下,闭住右鼻孔。两腿伸展,稍稍弯曲。身体右侧的某些气脉会引起无明的「业气」。采取睡狮姿势时,就是躺在这些气脉上,再加上闭住右鼻孔,就可以堵住这些气脉,当死亡到来,明光出现时,有助于临终者认证它。
外分解就是五根和五大的分解。当死亡来临时,首先也许会觉察到五根如何停止运作。当眼、耳、鼻、舌、身的感觉不再被完全经验到时,就表示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分解过程。] 接下来的四个阶段就是四大的分解:
第十六章 基础地
凡夫心的基础地:上师提醒我们,禅修者有把经验到凡夫心的基础地, 误以为是经验到心性的危险。当他们安止在高度宁静的状态中时,可能只是 安止在凡夫心的基础地中。如同在玻璃圆顶内仰望天空,与站在屋外空旷处 仰望天空的差别。我们必须完全突破凡夫心的基础地,让「本觉」的新鲜空 气进入。
第十七章 法性中阴
大卫·波姆(DavidBohm)说:「物质是浓缩或冷冻的 光⋯⋯一切物质都是光的浓缩,以平均小于光速的速度,反覆地以特定模式 运动。」
第十八章 受生中阴
我们在死后会经验到与我们直接或间 接有关的「一切」痛苦。
第十九章 如何帮助亡者
亡者修法最有力的时间是在受生中阴的四十九天内,尤其是前二十 一天。在这前三个星期内,亡者和「这」一世的关联比较强,他们比较能够 接受我们的帮助。
帮助死者最好和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一听到某个人已经过世了,就立刻为他们修基本颇瓦法。
修颇瓦法最好和最有效的时间,是在肉体被碰触或移动之前。如果这一点办不到,就在他过世的地方修颇瓦法,或至少在心中很清晰地观想出那
个地方。在亡者、过世的地方和过世的时间三者之间,有强力的关联性,
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历程
透过大师的眼睛,原先我们想象存在于生和死之间的界线,都已经交融而消失了。大师们所见,就是那个流动的运动和那个未破损的整体。我们以无明所称呼的「生」,以无明所称呼的「死」,都只不过是那个整体和那个运动的不同层面而已。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一个人在死亡的三个主要阶段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在四大、五根和意念分解之后,也就是在死亡过程的终点时,最终的心性(地光明) 会赤裸裸呈现片刻。
- 然后,很快的,心性的光芒就展现出来,发出声音、颜色和光。
- 接着,死者的意识苏醒过来,进入受生中阴;他的凡夫心回来,然后以意生身的形式 显现,它会受过去的业和习气的主宰。这些会驱使凡夫心去执著虚幻的中阴经验,以为是真 实的东西。
中阴教法告诉我们死亡是什么呢?无非是心的三阶段逐渐显现:从最基本心性的纯净状 态,到光和能量(心性放出的光芒),最后逐渐具体化到一个意生身形式。教法清楚地告诉 我们,临终中阴、法性中阴和受生中阴是三阶段的展现过程:第一,往内收摄导致裸露;第 二,自然发出光芒;第三,具体化和显现。
三身 中阴教法提到三个层次的存在,梵文称之为「迦耶」(kaya),字面意思是「身」,但在这里有层面、场域或基础的意思。现在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三个过程:
- 在死亡的那一刻,从地光明中所显露的绝对真性,称为「法身」(Dharmakaya),这是「空」、绝对真理的层面。在这个层面,幻相、无明和任何概念都不曾进入。
- 能量和光本身的光芒,在法性中阴自然显现出来的,称为「报身」(Sambhogakaya),这是全然愉悦的层面、完全丰富的场域,一切具足,超越一切对立的限制,超越空间或时间。
- 在受生中阴所显露的具体成形的范围,称为「化身(Nirmanakaya)
这是持续显现的层面
- 一、 如天空般的空性,浩瀚无边,了无一物;
- 二、 闪耀的光芒性,晃耀遍照;
- 三、 无碍、无所不在、慈悲的能量这三个性质在本觉之中同时呈现并且融合为一。
为什么说睡眠和死亡相似:死亡过程中所展现的三种中阴境界,也可以从在世时其他的意识层次来认知。我们可以从睡梦的角度来看们:
- 当我们入睡时,五官知觉和粗意识消失了,而绝对的心性(我们可以称为地光明)会短暂地裸露。
- 接着会有一个意识层面,可以比喻为法性中阴,它微细得让我们几乎觉察不到它的存在。毕竟,有多少人能够觉察到自己入睡后、做梦前的时刻呢?
- 对大多数人来说,觉察到的只是下一个阶段,此时我们的心又开始动起来,进入类似受生中阴的睡梦世界。这时候,我们有了「梦生身」通过各种梦经验,这些都是由清醒时的习性和行为所影响和塑造的,我们把它们当作是具体真实的,而不知道是在做梦。
仔细观察一个喜悦或愤怒的动作。检视那个动作之后,你将发现在任何情绪生起之前,总是有一个空间或缺口。在情绪的能量有机会生起之前的孕育时刻,是一个清净本初觉醒的时刻,如果我们能够的话,就可以在此刻瞥见真正的心性。若能如此,在一瞬间,无明的符咒就会被破解,我们完全解脱了执著的任何需要或可能,甚至连「执著」的观念都变成是荒谬多余的。在那个缺口的「空白」中,可以发现卸下任何观念、架构或概念后的喜悦。
如果确实检视生命中的各个层面,就可以发现我们在睡梦中,或在意念和情绪中,如何一再重复与各种中阴相同的过程。不管是生是死,在意识的各种层次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历经各种中阴境界的过程。而中阴教法告诉我们,正是这个事实提供了我们无限解脱的机会。教法显示,中阴的特性、形式和独特的过程,提供给我们的,不是解脱的机会,就是继续迷惑的可能。因为整个过程的每一部分,同时交给我们解脱的机会和迷惑的机会。
在诠释宇宙的同时,事实上我们是在创造宇宙:「在某个程度上,可以说我们是自己意义的整体。」把大卫·波姆的观念做比较深入的探讨,也许可以发现意义、能量和物质之间的关系,类似三身之间的关系。就他的解释来看,意义的角色类似法身,那是一个无限可能、完全自由的整体,一切万物都是由它生长出来的。意义和物质透过能量来相互作用,能量类似报身,它从空性的基础上,自发、持续地发出。而物质的创造,就大卫·波姆的观点来说,类似化身,因为化身就是能量持续具体化的形式和显现。